乳源縣(邁出走在少數民族自治縣前列的堅實步伐)
廣東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乳源成功舉辦。圖為閉幕式。乳源縣委宣傳部供圖
22個代表團、37個民族共3300多名運動員參賽,8月22日至28日,廣東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成功舉辦,在主辦方和乳源的精心組織下,為全省人民呈現了一場“有特色、高水平”的體育盛會。隆重熱烈、團結奮進、繁榮進步……運動會所體現出來的精神風貌也充分折射出乳源十年來經濟社會和民族事業發展的非凡成就。
十年磨一劍,汗水鑄輝煌。近十年來,乳源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推動民族地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部署,以民族地區政策和生態特色優勢,主動融入和服務“雙區”、兩個合作區建設,實施“一廊一園”區域發展戰略,以健康產業“十個一”工程為重要抓手,加快構建以健康產業為主體的生態產業體係,各項事業取得了新成效,與全國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會,邁出走在全國少數民族自治縣前列的堅實步伐。
●南方日報記者 潘俊宇 通訊員 胡烈文 鄧秀萍 賴麗英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大關
9月9日,東陽光乳源基地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建設項目竣工、年產5萬噸擴建項目開工,規劃總投資約20億元,將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開發利用的新標杆,為乳源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東陽光產業集群擁有電子材料、醫藥化工、健康養生三大產業群,在2017年總產值就突破百億元,成為韶關全市首個縣域產值超百億產業集群。這也是乳源大力實施“一廊一園”區域發展戰略,穩步推進乳桂經濟走廊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成果。
近十年來,乳源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21年,乳源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達107.52億元,同比增長12.2%;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2371元、19075元,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國平均水平;此外,乳源經濟開發區成功創建為韶關市首個縣域省級高新區。
發展精致農業是乳源立足生態優勢,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乳源必背鎮桂坑尾村,這裏盛產的“石韭”受到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歡迎。石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盤鄧利說,石韭每公斤能賣到20元,供不應求,如今年產值達百萬元以上,帶動不少村民增收。在廣州市荔灣區中南街道的陳女士通過網絡平台就能輕鬆購買到石韭。“隨著近些年冷鏈技術以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不易保存的瑤山石韭從高山采摘到消費者的餐桌上不超過一天,打開了市場。”在廣州經營綠色蔬菜直供的經理李廣智介紹。
經過多年來的規模化發展,乳源精致農業發展不斷提速。目前,全縣種植優質稻11萬畝、水果4.8萬畝、高山油茶4萬畝、茶葉和中草藥2.72萬畝,建成了一條長約25公裏的乳桂經濟走廊現代農業產業帶。建成省級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和63個“一村一品”專業村,中衝村建成廣東首個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大橋石鯉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入選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創建縣。截至2021年底,全縣農業總產值14.7億元,精致農業增加值約占第一產業增加值的40%。
城鄉麵貌煥然一新
鄉村振興上新台階
“昔日住泥磚房,今朝住樓房,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趙誌財是乳源水源宮村的瑤族同胞,據他講述,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全村村民從深山搬到了靠近縣城的平原地帶,整個村莊88戶村民,每戶住上148平方米的兩層樓房,300多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現在居住的地方,生活、教育、醫療、工作等各方麵的條件都好多了。”趙誌財講述,搬遷改變了全村瑤族同胞的命運。一棟棟獨具瑤族特色的吊腳樓平地而起,近年來,乳源建成瑤族群眾安居房共510套。
少數民族同胞搬出深山,生活生產環境得到巨大改善是乳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成果之一。近十年來,乳源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深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取得了一係列成效。
乳源累計投入精準扶貧資金2.63億元,實施產業幫扶項目2523個,改造貧困戶住房1506套,實現相對貧困人口退出2707戶6901人,脫貧率和退出率均達到100%,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
與此同時,乳源深入實施縣城品質提升“439”行動,建成一河兩岸慢行係統、民族團結廣場、濱江親水公園等生態設施,一座“生態景觀壯美、民族風情濃鬱、休閑浪漫文明”的特色縣城已初步建成。通過紮實推進“139 ”美麗圩鎮建設,不斷改善鎮區發展環境,乳源城鎮化率已提升到47.5%。
乳源還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截至2021年底,70個自然村完成“四小園”建設,923個自然村達到幹淨整潔村標準,建成東坪鎮雕子塘村等53個美麗宜居村莊。必背桂坑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東坪鎮雕子塘村被評為廣東省美麗鄉村。目前,乳源全部村集體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9個村達100萬以上。
一線案例
15分鍾文明實踐
服務圈吹新風
“剛采摘的花生,3元一斤。”在乳源金獅公園文明實踐誌願服務V站,誌願者正吆喝著,這樣的“愛心義賣”活動吸引了過往群眾的參與。誌願者文秀蓮說,不到1小時,上百斤的新鮮花生就已售罄。新鮮的花生來自V站不遠處的“愛心菜園”,十餘名誌願者正熱火朝天地拔著花生,運往各文明實踐點售賣。
乳源民族團結廣場、金獅公園、觀音山公園等多間富有瑤族特色的文明實踐誌願服務V站投入使用後,由此構建起了點多麵廣、功能完備的“15分鍾文明實踐服務圈”。不僅為群眾提供飲水、充電、應急醫藥、尋人尋物等便民服務,還每周舉辦政策宣講、科學普及、文明勸導、文化傳承等活動,得到了廣大群眾點讚。
自2018年被定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以來,乳源通過一係列探索性實踐,走出了一條以“誌願瑤鄉”為特色的文明實踐新路子,誌願隊伍從“數量”增加向“質量”提升轉變。同時,通過“授課 討論 現場督導 網絡問診 專業提升 評估”六步法,推動誌願服務完成從“活動”到“項目”到“品牌”的升級。目前,累計培育優秀項目51個,其中“金鴣鴣”瑤漢文藝誌願服務項目獲得全國銀獎,省級獲獎項目10個、市級14個。
接下來,乳源將繼續按照“14536”的總要求,在陣地、隊伍、活動、項目、機製等方麵持續發力,構建“黨政主導、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全方位誌願服務保障機製,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推向高質量發展。
數讀
●自2015年實施民族地區稅收優惠政策以來,累計減免15.05億元。累計新引進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企業635家
●目前,92.12%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門”辦理,85.13%事項綜合窗口“一窗”分類受理,93.88%事項“最多跑一次”
●打造了戶外、研學、康養、美食等各類旅遊推薦線路30餘條,其中3條成功申報省級精品旅遊線路
●累計接待遊客3355.03萬人,旅遊綜合收入276.61億元,年均增長9.82%、11.32%
●截至2021年底,森林覆蓋率達78.26%,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15%,水質達標率達100%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